《陕西日报》
进入四月,全国煤炭市场寒潮依旧,煤炭滞销、库存增加、价格持续下滑:以5500达卡动力煤为例,吨煤同比平均下降140元至165元。3月份全国煤炭市场景气指数为-28.5,比二月下滑9.4个基点,反映出煤炭市场依然偏冷且有所加剧。
陕西作为全国排名第三的产煤大省,不可避免受到煤炭市场寒潮的影响……
“黄金十年后”
陕西煤炭业何去何从
记者 贺韬
分析煤炭滞销、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专家给出几个答案:
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
二是国内煤炭产能大量释放。“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万亿元,形成了巨大的煤炭产能,主要产煤省资源整合与技术改造矿井也已陆续进入投产期,致使产量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煤炭市场过剩的压力。
三是进口煤逐年增加,对国内煤炭市场造成严重影响。2012年我国煤炭净进口2.8亿吨,按今年前三个月我国煤炭进口增长趋势,预计全年进口煤炭将超过3亿吨。
由此,不难看出: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已成定局,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或将结束,煤炭行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煤价下跌:挥之不去的市场寒潮
一叶知秋,榆林煤炭行业的遭遇,也折射出全省煤炭企业令人担忧的前景。煤炭滞销,价格下滑,库存增加不仅影响着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也大大增加了煤炭生产成本。
一季度,全省原煤产销量均有小幅下降,累计生产原煤9084.03万吨,同比减少32.38万吨,下降0.36%。累计销售煤炭8629.75万吨,同比减少106.78万吨,下降1.22%。受其影响最大当属榆林市,一季度,榆林有6个县区出现负增长,全市财政收入仅增长2.8%。榆林经济大幅下滑是十年首次出现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下滑加剧。据了解,一季度榆林煤炭总产量为7278万吨,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1个百分点;煤炭平均价格价格由去年3月份的吨煤440元下降到目前的360元,同比下降了17.7%。全市规模以上煤炭企业222家,其中有40家企业已停产,占煤炭企业总数的18%,有部分煤炭企业开工不足或处于半停产状态。
煤炭产销增速持续回落,煤炭库存不断增加已严重影响了我省煤炭企业的生产和效益。据相关专家分析这种状况仍将持续一个时期,未来一段时间煤炭市场仍难有起色。如何应对挥之不去的煤炭市场寒潮,不仅困扰着全省煤炭企业,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寒潮,地方企业与中省企业感知大不同
面对持续不断的煤炭市场寒潮,不同的企业际遇也大不相同。仍以榆林为例:榆林煤炭的总体构成有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和地方企业。一季度,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煤炭产量增速分别达到16%和64.4%,而地方煤炭企业成负增长,较去年下滑了17个百分点。全省情况也是这样,统计数字表明:一季度,全省国有重点煤矿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50%,而地方煤矿却下降了16.18%。
面对同样的市场变化,为何国有煤炭企业能够逆势增长,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的发展变化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作为我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旗舰--陕西煤炭业化工集团近年来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实现了转型发展,不仅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增强了抗击市场风浪的能力。
目前,陕煤化集团已由最初的单一煤炭生产企业变身为大型能源化工综合企业,并已形成了“煤炭生产、煤化工”两大主业和“建筑施工、装备制造、电力、建材、科技、物流、金融服务、钢铁产业及绿色健康”等多元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陕煤化集团按照“以煤炭开发为基础、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的发展战略思路,充分挖掘煤炭资源的潜在价值,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不仅延伸了煤炭产业链,提高了煤炭附加值,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击市场风浪的能力。当煤炭市场出现逆势变化,煤价下跌时,而以煤为原料的化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就加大了,同样可以保证企业的整体效益。陕煤化集团所属的黄陵矿区已建成了国内一流的集煤、电、化、路、建材为一体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彬长矿区建成了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大佛寺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厂,目前正在建设煤电一体化项目和180万吨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项目,最终将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高效型的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在陕北矿区,围绕北元化工PVC项目和天元煤焦油加氢制油项目的上下游配套,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绿色和谐发展等。
陕煤化集团的发展变化和抗击市场风浪的能力告诉人们: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多变性,决定了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是煤炭企业扩大规模,分散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营销成关键,必须变“坐商”为“行商
持续不断的煤炭市场寒潮影响我省煤炭产业的主要原因,除过上面所说的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就是大多数煤炭企业,特别是地方煤炭企业缺少健全的营销体系,因而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多年来,煤炭处于卖方市场,致使许多煤炭企业形成了“坐商”理念,习惯了用户上门,因而忽视了建立有效的市场营销体系和终端销售市场。当煤炭市场风云突变之际,许多企业措手不及,茫然不知如何应对。
对此,陕煤化集团未雨绸缪,积极转变营销战略的经验同样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陕煤化集团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同时,同步推进营销战略转型,提出并实施“年度销售计划向中长期计划转变、分散客户向集中战略大客户转变、上门服务向网络信息服务转变”的“三个转变”营销战略。早在2009年,煤炭市场还未发生变化前,陕煤化集团就着手布局省外目标市场,分别与湖北、江苏、山东、江西及枝城港、徐州港、日照港、连云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建设陕西煤炭物流体系和煤炭销售基地,布局省外物流节点,大幅提升了陕煤化集团市场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他们先后与华电、华能、大唐电力和神华、三峡集团等中央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省外重点销售上,对战略大客户、合作电厂和物流节点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进一步巩固了煤炭市场,稳定了市场的供应,实现了互利双赢。同时,陕煤化集团通过建设、控股和参股电厂,目前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000多万千瓦。2010年11月,陕煤化集团组建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利用网络等科技技术,实现了煤炭网上销售,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经过两年多运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季度,网上煤炭交易量达到984.86万吨,同比增加500.95万吨,增长103.52%。实现利润1000.44万元,同比增加840.22万元,增长542.42%。目前,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已拥有注册会员1003家,覆盖西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成为我国通过网上交易实物交割量最大的现货煤炭交易市场之一,位列西部第一。
“做企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提前研判市场变化,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企业才能降低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接受采访时,陕煤化集团董事长华炜这样对记者说。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思想意识,陕煤化集团在发展中未雨绸缪,统筹兼顾,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有效防御和应对市场变化,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回避降低风险打下了坚实基础。
清费正税:煤炭企业渴望减负
煤炭企业通过调整结构,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建立营销体系无疑是应对市场变化的上策。但面对煤炭市场波动带来的巨大冲击,有并专家建议,尽快研究解决企业遇到的包括税费过重等问题,帮助企业度过暂时难关。
“政府应该实施结构性减税,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今年两会上,来自煤炭界的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就此发出呼声。他们希望政府能成立相关职能部门,从上而下地整顿涉煤税费,“清费”和“正税”并举,为煤炭企业减负,从而让煤炭产业得到健康发展。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涉煤税费在109种以上,其中包括增值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21种税,以及近90种收费。煤炭企业上缴的费用包括港口建设费、炸药安保费、车皮点装费、民兵训练费等88项,收费总额已经占到煤炭企业净利润的40%以上,企业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且税赋繁重。2011年,全国煤炭开采洗选业增值税实际税率为7.5%,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值税实际税率的2.4倍。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8%,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乎煤炭企业利益,更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以及与煤炭相关的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实施结构性减税,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有关专家建议:首先要加强对解决煤炭税费问题的领导,由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建立由各级主要领导直接负责,发改委、财税、纪检、司法、能源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推动煤炭税费制度改革部际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与执行机构,破除已形成的煤炭收费网,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煤炭税费制度。
其次要明确原则目标。遵循有利于煤炭产业发展、有利于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综合国力的原则,对现行税费项目彻底清理整顿。
最后要做到“清费”与“正税”并举。一方面,要全面清理各级政府越权擅自设立的基金和收费项目,凡可通过立税收取的要全部立税收取,凡已有财政拨款的行政管理类收费一律取消;凡政府越位收取的诸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等微观经济范畴的收费,一律停止征收。
清费正税 利好煤炭产业链
华炜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8%,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乎煤炭企业利益,更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以及与煤炭相关的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煤炭行业正面临以下困扰:
首先是承受五花八门的收费。目前,煤炭企业上缴的费用包括港口建设费、炸药安保费、车皮点装费、民兵训练费等88项,收费总额已经占到煤炭企业净利润的40%以上,企业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其次是税赋繁重。2011年,全国煤炭开采洗选业增值税实际税率为7.5%,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值税实际税率的2.4倍。
最后是以费代税现象普遍。作为一种不可再生且是全国人民共同拥有的资源,国家征收煤炭资源税无可厚非。但在我国现行的煤炭资源税费制度安排上,却主要采取了资源费的形式征缴,且“费”的比例明显大于税的比例。
以上现象在煤炭行业已经长期存在,将继续带来不良后果:
一会动摇产业基础。2012年,我国重点煤炭企业亏损家数超过20%,产业景气指数下跌5.18%,并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新低。这其中,价格下行固然是主因,但名目繁多的收费和过重的税赋无疑加剧了行业下行压力。在煤炭市场终结“十年黄金”期后,今后若继续加征繁多的税费,很可能导致煤炭行业全行业亏损,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
二会弱化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以费代税现象明显弱化了税收功能,使好不容易形成的政企分开,异化为以收费为媒介的政企合一;使已经建立起来的权益型收入分配机制,异化为权益加权力型收入分配机制,也减少了国家税收收入,弱化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三会加重全社会负担。过重的税费负担,不仅抬高了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和煤炭价格,也加重了煤炭下游化工、电力、钢铁、冶金、建材等行业的生产成本。
四易滋生腐败。过滥的行政性收费,为设立“小金库”、贪污腐败提供了方便。
因此,从无论是从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减轻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成本压力,还是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考虑,都必须尽快“清费正税”。
首先要加强对解决煤炭税费问题的领导,由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建立由各级主要领导直接负责,发改委、财税、纪检、司法、能源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推动煤炭税费制度改革部际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与执行机构,破除已形成的煤炭收费网,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煤炭税费制度。
其次要明确原则目标。遵循有利于煤炭产业发展、有利于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综合国力的原则,对现行税费项目彻底清理整顿。
最后要做到“清费”与“正税”并举。一方面,要全面清理各级政府越权擅自设立的基金和收费项目,凡可通过立税收取的要全部立税收取,凡已有财政拨款的行政管理类收费一律取消;凡政府越位收取的诸如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等微观经济范畴的收费,一律停止征收。(作者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